• 二級二圖
    會員招募
    · 資訊
    首頁 > 資訊 > 行業資訊 > 廣州生活垃圾“零填埋”新進展!這座山間的垃圾焚燒廠并網發電
    廣州生活垃圾“零填埋”新進展!這座山間的垃圾焚燒廠并網發電
    時間:2021-10-26來源:未知編輯:未知

      在廣州花都區大軍嶺,一輛垃圾運輸車沿著蜿蜒的公路駛入山間,很快到達了盡頭的第五資源熱力電廠,隨后將生活垃圾倒入垃圾池。“垃圾堆放發酵一段時間后,再經過多工序處理,最終產生蒸汽讓發電機組發電。”工程承建方中建一局華南區域公司現場負責人介紹。



      當前,廣州提出生活垃圾“零填埋”,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尤為關鍵。記者走訪廣州市第五資源熱力電廠二期工程,獲悉該工程攻克諸多建設難題后,近日已并網發電,預計明年完工交付,成為廣州實現“零填埋”的重要力量。



      超大垃圾池刷新施工紀錄



      垃圾池建設



      現場,機械手伸入巨大的垃圾池,將發酵的垃圾抓入爐膛焚燒,而在操作室內,工作人員監測著處理過程的各項數據。



      對于垃圾焚燒廠,垃圾池是關鍵大工程,而在二期項目中,這一工程尤其大。垃圾池上部結構總長為144米、寬為30米,還有著高46米、厚800毫米的超高混凝土剪力墻,并且地下結構深達11.35米,鋼筋總用量超過6000噸。



      如何保證工程安全、如期建成?項目從管理和技術兩方面創新。比如針對超高剪力墻,采用新型模架支撐方式施工,這也一舉獲得了實用新型專利“一種適用于超高剪力墻的腳手架連墻件”。在具體建設中,還將單個垃圾池分為2個“U型”施工段,實現施工流水無縫銜接,優化項目的管理成本和投入。



      同時,建立質量安全紅黑榜和施工進度評比榜等,質量部牽頭分享交流優秀做法,不斷優化施工技術等,加快推進項目建設。



      最終,100天提前封頂,這也刷新資源熱力電廠垃圾池施工的新速度。“二期工程配備有2臺50兆瓦的汽輪發電機組,垃圾試燒后,產生的蒸汽驅動機組正式運行。”現場負責人介紹。



      垃圾池“藏”而不“漏”



      一直以來,垃圾焚燒廠的滲漏問題廣受關注,也關乎生態環境質量,如何讓垃圾池“藏”而不“漏”?現場負責人表示,就是要給垃圾池“強筋健骨,穿上盔甲”。



      項目團隊與專家多次研討,決定將垃圾池后澆帶改為膨脹加強帶,由此避免后澆帶后期施工的滲漏風險。



      隨后,通過多次試驗確定混凝土最優配比,并增加抗裂纖維,減少垃圾池池壁的滲漏風險,并使池壁混凝土裂縫情況遠高于設計規范的標準。



      但在實際中,施工縫交界處是垃圾池滲漏的最薄弱部位,一旦與垃圾接觸的防腐防水材料被破壞,強腐蝕性滲瀝液將直接侵入施工縫腐蝕鋼筋混凝土。



      垃圾防腐防滲漏



      對此,項目毅然采用316L不銹鋼。“雖然成本更高,但這是抵擋滲瀝液的最佳材料,為了安全和環境,要提高施工標準。”項目負責人說,在池壁結構的豎向和水平施工縫均采用滿焊316L不銹鋼止水鋼板。



      另外,垃圾池內壁防水采用美國進口的5mm厚澎內傳水泥基滲透結晶,與底材融為一體而形成一層結晶致密的防水層,猶如盔甲。施工中,要對混凝土基層進行2遍打磨處理,1遍高壓水槍處理,確保滲透結晶能與混凝土池壁充分發生反應,而防腐則用5mm厚高耐磨環氧玻璃鱗,并采用高空吊籃水平分段方式施工,提升防腐效果。



      改進工藝解決130米煙囪難題



      走進二期項目現場,一眼就會看到一座上百米的建筑,這是另一個大工程——煙囪,這是電廠排放的關鍵設施。



      130米超大尺寸景觀煙囪



      二期工程的煙囪工程高達130米,由于該煙囪設計理念與以往的垃圾焚燒發電廠煙囪略有不同。“相對于傳統130米煙囪,工程量更大,并且受觀光平臺深化設計等影響,工期緊、場地小、施工難度大。”項目負責人介紹。



      為避免傳統滑模施工影響混凝土成型質量及煙囪穩定性,項目改用翻模施工技術,采用滑架提模方式將桁架平臺荷載傳遞到下部具有一定強度混凝土筒壁上,由此實現安全高效生產。



      同時,為提升筒壁施工和外觀質量,外模板安裝前,還在煙囪上一模頂面用特定比例水泥砂漿找平,盡可能保證筒身外觀質量及混凝土的損耗。



      另外,施工中還采用“無人機+塔吊球機+5G ”遠程高清實時監控管理系統,實現全過程無死角監控、高空與地面人員可視化溝通,確保高空作業安全。



      最終,煙囪工程于去年12月13日開始首滑,有效縮短工期60余天。



      小場地大吊裝加速民生工程



      二期項目建設內容多,場地相對狹小,大機械進場施工也是個難題。



      以垃圾池為例,屋面由倒三角鋼桁架組成,面積大,用鋼量大。建設過程中,現場克服多工序穿插作業、吊裝場地狹小等難題。



      采用400噸履帶吊進行鋼結構吊裝作業,并且吊裝前運用軟件模擬施工步驟,選擇吊裝最優工況,并合理設計2個吊裝站位點。



      “為盡快讓民生工程落地見效,大型設備由原本的6臺增加到11臺,并在場地合理設置站位點。”項目負責人表示,二期項目也成為廣州在建五個熱力電廠項目中首個完成垃圾池屋面鋼結構封閉的項目。



      二期項目預計在明年交付,下階段將進行內部裝修、外立面建設等,并配合設備調試,正式進入試運營階段。項目正式投產后生活垃圾日均處理量將達3000噸,年發電量達5.76億度,助力廣州實現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



      【記者】張子俊



      【通訊員】盧志杰



      【作者】 張子俊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及網站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內容僅供參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凡來源注明垃圾發電產業網的內容,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
    国产一在线精品一区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