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級二圖
    會員招募
    · 資訊
    首頁 > 資訊 > 行業資訊 > 浙能龍泉生物質發電廠變廢為寶,木屑竹屑、菌菇棒成“綠電”,累計惠農6.07億元
    浙能龍泉生物質發電廠變廢為寶,木屑竹屑、菌菇棒成“綠電”,累計惠農6.07億元
    時間:2023-02-01來源:未知編輯:未知

        10多年來,貴州新能源產業快速發展。以風電、光伏等為代表的新能源從無到有、不斷擴大,貴州實現了由傳統“水火互濟”向“水火風光”多能互補的電源結構轉變。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貴州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指出,貴州將加大包括太陽能、風能、水能、生物質能、地熱能等在內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到2030年初步形成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

    展望多彩貴州新未來,黔能風光無限。多彩貴州網推出系列稿件,與你共同看貴州的“能”。

        “由我們公司建設的花溪燕樓生活垃圾焚燒廠兩期項目年處理生活垃圾量可達83.8萬噸,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量日均可達120萬千瓦時。” 12月7日,貴陽中電環保發電有限公司經營部經理郅高介紹說。

    在我國,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屬于生物質發電的一種,是貴州數種新能源中比較耀眼的能源之一。

    垃圾焚燒日發電量可供10萬戶日用電量

        生物質發電是利用生物質所具有的生物質能進行的發電,主要包括農林廢棄物直接燃燒發電、農林廢棄物氣化發電、垃圾焚燒發電等。

    生物質能是太陽能以化學能形式貯存在生物質中的能量形式,是一種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在我國是僅次于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的第四大能源,也是唯一一種可再生的碳源,開發潛力巨大。

       自2006年《可再生能源法》實施以來,我國生物質能利用主要集中在電力生產應用方面,并應用于工業、農業、交通生活等多個領域。

    貴陽中電環保發電有限公司總控室

        2018年,貴陽中電環保發電有限公司投產建設了貴陽市首個生活垃圾綜合處理焚燒發電項目——花溪燕樓生活垃圾焚燒廠。

        “焚燒廠對垃圾的處理主要分為卸料發酵、抓取燃燒、煙氣處理、發電傳輸、廢物利用5個流程。”郅高說,焚燒廠發電采用爐排爐焚燒工藝,垃圾焚燒后產生的危險廢物飛灰將被加入水泥與螯合劑進行無害化處理后,運往專門的填埋場進行填埋,除此以外并不會產生酸性氣體、粉塵、重金屬等有害物。

    值得一提的是,垃圾焚燒后所產生的石英、方解石等爐渣將被統一運輸至附近的磚廠制作成磚塊,重新被運用到了人們的生活中。而焚燒時產生的熱量還能用于加熱鍋爐中的水產生水蒸氣從而帶動設備運轉產生電能。

    如今,花溪燕樓生活垃圾焚燒廠日均處理垃圾總規模達2400噸,不僅能滿足貴陽市50%左右的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需求,還能滿足10萬戶市民一天的用電量。

    今年以來,貴州垃圾發電項目建設進一步加快,截至日前,貴州已建成投產28家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裝機合計49.3萬千瓦。

    30萬噸農林廢棄物年供熱量25萬噸

        近年來,除了垃圾焚燒發電,我省還在積極支持著農林生物質發電的發展。“十三五”期間,貴州生物質能發電規模達35.4萬千瓦,其中農林生物質發電裝機12萬千瓦、垃圾發電裝23.4萬千瓦。

        記者從省能源局獲悉,自2012年啟動農林生物質發電項目建設以來,列入“十三五”規劃建設20個、裝機57萬千瓦。截至目前,共核準14個項目、裝機42萬千瓦,每個項目裝機3萬千瓦,其中建成4個。

    赤水生物質發電廠

    “電廠于2020年12月并網發電,2021年發電量達1.33億千瓦時,2022年發電量達1.8億千瓦時,預計年底能完成發電2.02億千瓦時。”赤水生物質發電廠安全生產部經理曾恕林介紹說,發電廠建設規模為1×30MW熱電聯產機組,采用的是農林生物質廢物處理直燃發電技術。

    赤水生物質發電廠將赤水市及周邊遵義、瀘州、宜賓、重慶等城市的竹子、木材加工廢棄物以及農業生產、加工廢棄物作為燃料放入鍋爐中燃燒進行發電。

    “我們使用SNCR脫硝技術和布袋除塵技術設備,在發電過程中避免了有害氣體的產生。而發電產生的廢渣、飛灰、灰渣都通過本地建筑業、有機肥廠、石油生產等行業進行了綜合利用和無害化處理。”曾恕林告訴記者,赤水生物質發電廠年消耗30萬噸左右的燃料,年供熱量達25萬噸。

    據介紹,赤水生物質發電廠總投資3.1億元,占地面積165畝,預計年產值1.5億,年稅收預計在1200萬元左右。

    記者從省能源局獲悉,生物質發電成本較高,需要補貼的金額大,而貴州位于山區,燃料分散、收集成本高。貴州的生物質能的開發利用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記者看到,在《貴州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中,明確了“十四五”時期貴州“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展的九項重點任務,其中一項便是:因地制宜開發生物質能,積極推廣城鎮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因地制宜發展農林生物質發電、積極發展生物質天然氣。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及網站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內容僅供參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凡來源注明垃圾發電產業網的內容,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
    国产一在线精品一区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