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從容 姜玲)
文明始于心,創建在于行。南通市通州區川姜鎮始終以建設生態文明美麗宜居為目標,不斷完善固廢收集處置體系,推進鎮域整體環境持續改善。通過開展長效治理手段,打造固廢規范處置的“基層范本”。
廣泛宣傳,讓環保氛圍“熱”起來
川姜鎮作為中國家紡名鎮,經濟發達鎮,鎮區家紡企業2800多家,經營戶8000多戶,外來人口逾10萬,部分企業、經營業主以及農村群眾沒有意識到其在鎮區環境治理中的主體作用,缺乏參與創建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為此,川姜鎮召集企業業主進行普法解說,印發新固廢法宣傳冊300余份,今年巡查走訪企業、經營戶140余家,宣傳固廢、危廢規范處置的法律規定和相關要求,讓企業知法守法。此外,為了讓廣大居民進一步提升綠色環保意識,共同營造文明環境,川姜鎮充分利用新時代文明實踐所、以及各村居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農家書屋等陣地,開展理論宣講、道德講堂等相關活動,以深度實踐提升群眾參與度,讓文明新風入腦入心。鎮域以及各村居主要出入口、道路沿線、活動廣場等公共場所也廣泛設置創建廣告牌,懸掛宣傳橫幅,各村居在醒目位置,張貼村規民約,發放宣傳單,通過多形式、廣覆蓋的宣傳教育形式,讓綠色環保理念深入人心。
精細管理,讓固廢治理“優”起來
過去,由于工業下腳料產出量大,歷史積存問題較多,固廢治理一直是川姜鎮政府和黨委關心的重大問題。2018年,川姜地區開展了生態環境整治大會戰,通過拆除非法廢料處置點、建立較為完善的收儲體系,健全長效監管機制等途徑圓滿完成了“四除”目標,解決了困擾多年的垃圾圍村痼疾。
近年來,川姜鎮以完善農村垃圾集中收集、長效保潔機制為重點,生活垃圾實行“戶集,村收,鎮處”的管理模式,由村民和企業在源頭進行簡單分類收集,16個村居330余人組成的保潔清運隊伍負責收運,最后由新志浩公司統一安排車輛運送至川姜垃圾中轉站(170噸/天),最終由如東天楹環境能源有限公司進行規范化處理。為了進一步優化固廢處置,僅2020年全鎮就統一購置垃圾桶3100只,村(居)自購垃圾桶2240只;2021年還投入380萬元購買8輛封閉式環衛車進行清運,投入500萬與有資質的第三方處置單位簽訂了每年15000噸工業下腳料的處置合同。
此外,川姜鎮還將固廢治理任務分解到每個網格長、網格員,實行“村在網中、戶在格中、人在其中”的覆蓋格局,推行“網有人管,格有人領,活有人干”的農村固廢治理管理制度,繪制成一張細密的治理“網格圖”,全鎮固廢污染治理已取得可喜成效。
抓住關鍵,讓危廢管理“嚴”起來
危險廢物不同于一般固廢,在收集、貯存、運輸和處置過程中都有不一樣的要求,監管要求也更高。
今年,針對2021年之前尚未取得相關手續的危險廢物倉庫,川姜鎮環保和安監部門通過聽取企業方介紹、實地查看以及臺賬檢查等方式,肯定了部分企業在危廢污染防治治理工作方面做出的努力,同時也幫助企業查找存在的問題,個別企業現場管理還需加強:例如部分危廢倉庫沒有在相應位置配備攝像頭,不利于日常監管;部分倉庫防滲措施不到位,容易造成液體廢物泄漏;少數企業倉庫建設位置沒有考慮到消防通道等等。對于重點企業和疑難問題,還邀請市級專家親臨為企業解惑、支招。
之后,由點及面,川姜鎮從幾家問題企業延伸到全鎮的危廢企業,對所有產廢企業正在逐個做體檢,不單單查看現場倉庫的建設情況,臺賬資料的檢查甚至細化到處置合同也要包含第三方的營業執照、處置能力、證件有效期等等,現場給企業羅列整改清單并建立微信交流群,幫助和指導企業解決各種專業性問題。交辦問題以來,所有企業均積極配合整改,有的積極尋求第三方,有的邀請業內專家進行指導,川姜鎮環保、安監等部門也將其他鄉鎮和企業好的經驗和做法及時轉達給企業、單位。舒鵬印染負責人樊總的口頭禪從“你們怎么天天來檢查”到“你們什么時候再來指導”,不僅僅是企業思想意識的轉變,也是對川姜鎮環境保護工作最大的肯定。
創新辦法,讓村居顏值“靚”起來
“阿姨,垃圾在家就做好分類了呀,進步很大嘛。”近日,磨框小區居民張建平老人拎著垃圾袋來到垃圾分類垃圾箱旁,志愿者蔣夏丹連忙引導垃圾投放桶。張建平說:“有了你們的幫助,我們這邊的老人家都很好學,學起來也很快。” 為了更好地推進垃圾分類,川姜鎮磨框鎮村創新推出“2+1”新模式,“2”即兩“員”:垃圾分類宣傳員、網格員,“1”即一“長”:小區樓棟長。網格長、小區網格員、小區志愿者作為宣傳員、引導員,樓棟長是長效工作人員、居民之間的聯絡員,協助居民進行精準垃圾分類。“兩員一長”與物業代表、居民代表共同組成協商理事會,并及時對垃圾分類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提出解決方案。
川姜鎮三圩埭村企業較多,他們依托網格平臺,積極探索家紡廢料處理途徑,制定了“分—貯—運—控”一體化治理措施。“分”既是網格分片,又是垃圾分類。三圩埭村干部分片包干,通過宣講、上門演示等形式,指導、監督企業進行垃圾分類。“貯”為家紡廢料貯藏。為了解決有限的運力問題,企業產生的家紡廢料無法一次性清運的,在廠區內設置臨時貯藏點,進行打包收集。“運”為集中清運與分散清運相結合。為保證清運進度,有條件的企業憑村出具的運輸證明將家紡廢料運至統一地點,其余企業、個體戶由村安排人員上門運輸。“控”為智能化全方位監控。借助村“鷹眼”平臺實時監控,家紡廢料的偷倒、亂倒行為得到有效管控,同時與各部門積極聯動,依法處罰,提高威懾力。
(中國日報江蘇記者站)
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