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天楹股份投資4000萬美元的生活垃圾焚燒飛灰等離子體熔融處置項目簽約,江都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再加一把“環保鎖”。
揚州天楹環保能源有限公司位于宜陵鎮七里社區,該項目日均處理生活垃圾約700噸、發電近30萬度。運營一年來,共焚燒處置生活垃圾31萬噸、發電1.1億度、上網電量9000多萬度,可滿足3萬個家庭的用電需求。
景觀廠區綠色生態
天楹環保公司西門外,立著一塊LED顯示大屏,上面是焚燒爐內顆粒物、氮氫化物、二氧化硫、氯化氫、一氧化碳等幾項重點指標的實時監測數據,向社會公示。
走進廠區,嶄新的廠房、白色的方形煙囪、整潔的道路,滿眼綠植的廠區讓人眼前一亮,穿梭來往的垃圾清運車輛、井然有序的工作人員、裊裊升騰的煙氣……構成一幅綠色生態的“花園式”景觀廠區。
“現在每天處理生活垃圾700噸左右。”在廠區東門,天楹環保公司總經理張小康告訴記者,每天一輛輛滿載的垃圾車,在門口依次過磅。
垃圾車出入廠區
進入廠區后,垃圾運輸車沿著指定線路駛上運輸棧橋,棧橋上架設一排排鋼架。“接下來,將利用鋼架搭建密閉棚,在棚內安裝除臭噴淋設施。”張小康邊走邊介紹,垃圾運輸車經過棧橋,駛入卸料大廳,將垃圾倒入卸料池。
垃圾處理全程封閉
垃圾坑、垃圾吊操作間、焚燒爐……在主控大廳,所有處理操作流程都分塊顯示在屏幕上,熊熊燃燒的大火場景尤為醒目。
主控室
乘電梯來到五樓垃圾吊操作間,隔著一道玻璃墻,記者看到一個巨大的垃圾坑:長40米、寬24米、深22米,相當于六七層樓房的高度,能夠容納8000多噸生活垃圾。
垃圾吊操作間
垃圾坑內的垃圾,需要經過7-10天的發酵,才能用來焚燒。工作人員在操作間隔著玻璃,推動操縱桿,操作一個龐大的六爪垃圾吊,一抓、一提、一送,數噸發酵好的垃圾就被投入焚燒爐。
垃圾焚燒爐
小山般的垃圾就在眼前,為何聞不到一絲垃圾的臭味?張小康解釋說,垃圾坑全封閉,且維持負壓狀態,坑內四壁作了防滲防腐處理,“垃圾味”絲毫飄不出廠區。同時,垃圾坑上方安裝了兩個送風機,隨時將垃圾發酵產生的沼氣抽送到焚燒爐,既能助力垃圾焚燒,又能解決臭氣問題。
從垃圾進廠,到焚燒發電,生活垃圾均處于全封閉狀態,僅有垃圾吊操作間可隔著玻璃看到垃圾山,其余任何一個環節均看不見垃圾,整個處理流程現代化、智能化。
煙氣排放高于“國標”
垃圾焚燒后,從煙囪排放出來的煙氣對人體有沒有危害?這是周邊群眾最為關心的問題。
據介紹,垃圾焚燒過程中,各項數據的監測值均與國家環保部實時聯網,隨時接受國家預警監測。目前,針對顆粒物、氮氫化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重點指標,國家實施日均值考核。但天楹環保自我加壓提高要求,嚴格按照高于環保的標準進行操作,實行10分鐘均值考核,方便及時調整操作,將數值牢牢控制在環保標準范圍內。
同時,天楹環保將這些監測數據實時顯示在場外大屏上,隨時接受群眾監督。焚燒產生的煙氣,經嚴苛處理,通過煙囪排入大氣。這套流程下來,不但“榨”干了生活垃圾的利用價值,而且絕不會產生二次污染。
廢棄物處置無害化
垃圾經過焚燒,產生的廢棄物如何處置?張小康介紹,垃圾焚燒處理過程中,產生了滲濾液、爐渣、飛灰。其中,滲濾液經過處置,通過納管排到宜陵污水處理廠,作深度處理;爐渣作為一般固廢,送至專業爐渣處理單位,進行綜合利用;飛灰收集后進行固化,再進行深度處理。垃圾經焚燒處理后,真正做到了垃圾資源化、減量化、無害化。
廢料清運間
廢料處置間
“現在一提到垃圾焚燒發電,很多人還是下意識地認為,垃圾處理廠味道大、有污染。”張小廉告訴記者,天楹環保焚燒垃圾發電,不僅實現了現代化、智能化,更實現了綠色化、生態化。
發電間
目前,天楹環保積極推廣環保常識教育,配合學校組織學生參觀,在廠區內部開辟“教育長廊”,打造“環保科普教育基地”,幫助更多市民正確認識垃圾焚燒發電,進一步提升市民垃圾分類意識和環保意識。
來源:揚州市江都區融媒體中心
作者:融媒記者 陳陽 周圓 金典
【來源:江都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