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賬號登錄
11月8日,記者從中山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獲悉,中山市南部組團垃圾綜合處理基地垃圾焚燒發電廠和滲濾液處理廠二期(擴容)工程(以下簡稱二期工程)首個機組于近日一次性并網發電成功,這標志著該工程已進入試生產階段,我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能力進一步提高。
據了解,二期工程位于神灣鎮外沙村,作為省、市的重點民生實事項目,該工程總投資11.87億元,占地69.55畝,配置有3臺750噸/日的垃圾焚燒爐,兩臺35兆瓦抽凝式汽輪發電機組以及1000噸/日垃圾滲濾液處理系統。記者采訪了解,二期工程目前為中山最大的垃圾焚燒發電廠,在設計上考慮設備的先進性、可靠性、經濟性,環保排放指標全面優于國家標準。市住房城鄉建設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二期工程于2020年8月開工建設,在總體工期目標不變、保障安全質量的情況下,該局積極化解項目占地面積小、施工作業空間受限等一系列不利影響,全力加快推動項目建設。
據介紹,二期工程生產線于10月29日開始試燒垃圾,首個機組于11月2日正式投入試生產,全部生產線預計于今年年底建成。項目從正式開工到第一臺機組并網發電僅用14個月,刷新了中山市各組團垃圾發電項目投產新記錄。順利投產的二期工程年處理垃圾約82萬噸,垃圾減容量可達90%,減重量可達80%,將有效緩解一期項目“消化不良”的現狀問題,提升全市生活垃圾處理能力,助力我市環境質量改善,切實推進垃圾無害化、減量化和資源化。同時,垃圾焚燒產生的熱量可替代煤炭進行發電,每年能節約標準煤約12萬噸。
【來源:中山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