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級二圖
    會員招募
    · 運行
    首頁 > 運行 > 運行維護 > 日“吞”垃圾800噸 日發電量28萬千瓦時 臨夏首個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如何變廢為寶?
    日“吞”垃圾800噸 日發電量28萬千瓦時 臨夏首個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如何變廢為寶?
    時間:2022-03-07來源:未知編輯:未知

    隨著2021年底全州首個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一期項目在臨夏市的建成運行,徹底改變了臨夏市乃至臨夏州以往填埋式的生活垃圾處理方式,不僅將垃圾變廢為寶,還極大地保護了生態環境。那么,該垃圾發電廠是如何讓生活垃圾“浴火重生”“變廢為寶”的?近日,帶著這個問題,記者到該垃圾發電廠進行了實地探訪。

    在人們的印象中,垃圾焚燒現場等同于漫天的濃煙、刺鼻的臭味,是臟亂差的“形象代言”。然而在位于臨夏市南龍鎮羅家灣村的臨夏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內卻是另一番景象。走進廠區,道路寬闊平坦,廠房干凈整潔……處處洋溢著一幅現代化工廠的氣息。

    據工作人員介紹,該發電廠目前建成運行的1號爐占地112畝,可日處理垃圾800噸,日發電量27.8萬千瓦,每天可完成臨夏市及周邊五十公里范圍內的臨夏縣、東鄉縣、永靖縣和積石山縣同時產生的生活垃圾處理工作。按年處理生活垃圾(入爐)26.67萬噸測算,每年可對外供電7331.02 萬度,年可節約標準煤約4.46萬噸。

    采訪中,記者跟隨工作人員從窗明幾凈的辦公區來到垃圾分揀操作間,透過一道玻璃墻,記者看到了一個碩大的“垃圾池”。操作員推動操縱桿后,一個巨大的垃圾吊車立即“登場”,一抓、一提、一送,近6噸重的垃圾被送進了旁邊巨大的焚燒爐。隨后,經過高溫焚燒等后續流程,這些垃圾將一步步轉化為電能,并通過廠內變電設施后輸送至臨夏州電網。

    同時記者了解到,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建設標準高,煙氣凈化系統采用“SNCR 爐內脫硝+半干法脫酸+干法噴射+活性炭吸附+布袋除塵器”組合工藝,煙氣排放達到了歐盟2000排放標準;垃圾滲瀝液在場內處理達到排放標準后,與一般性生產廢水和生活污水通過市政污水管網送至臨夏市污水處理廠,而發電過程中產生的其它煙氣也都是經過無害化處理的,不會對環境造成污染,可實現垃圾發電的清潔生產、達標排放。

    【效果圖】

    臨夏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經理 袁建華:目前,項目主體工程完成了100%,設備安裝完成了100%,2021年的12月31日并網發電。我公司積極響應國家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現在機組安全穩定運行。實現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為臨夏市打造魅力花都、建設公園城市助力。

    近年來,臨夏市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深入踐行新發展理念,堅持生態優先,大力推進生態保護項目,促進循環經濟發展,為城市環境改善聚力,為城市綠色發展賦能。臨夏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正是臨夏市著眼解決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置及其綜合利用而實施的重大環保項目。該項目的成功運行,實現了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三者的有機統一,為臨夏市打造魅力花都、建設公園城市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將對推進臨夏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記者:朱振斌 趙巧玲

    責編:張旭東 陳彩虹 崔文君

    審核:朱琳 廖魏毅 蒲晶晶 沙騰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及網站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內容僅供參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凡來源注明垃圾發電產業網的內容,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
    国产一在线精品一区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