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夜,因年度計劃檢修停爐了11天的2號爐點火成功,標志著上海江橋生活垃圾焚燒廠提前24小時完成此次大修工作,隨即進入全面投產階段。
據了解,這座已為上海市中心“服役”近20年的生活垃圾焚燒廠,5月5日在完成1號和3號爐點火并網、具備一定運能的條件下,就上報上海市分類中心,開始陸續接收處置中心城區的涉疫垃圾。5月5日至6日,江橋廠已安全處置生活垃圾1450噸,涉疫垃圾115噸。
周密部署掛圖作戰,順利完成既定目標
作為全國第一批投用的千噸級生活垃圾焚燒企業,江橋焚燒廠承擔著本市普陀、靜安、嘉定等部分中心城區每日生活垃圾的處置工作。在本輪疫情防控期間,她還承擔了徐匯、普陀、楊浦、靜安、黃浦等10個中心城區的封控區專項生活垃圾處置,以及部分應急協同涉疫垃圾處置任務。
根據上級公司統一部署,結合企業生產穩定運行需要,江橋廠于4月26日開展設備檢修工作。4月26日3時39分,隨著2號焚燒爐、2號汽輪機狀態由“運行”切換至“檢修”,江橋焚燒廠設備檢修工作拉開了序幕。
上海環境高度重視此次江橋廠全面設備檢修工作。固廢事業部提前進行檢修方案編制審核,廠內運維管理人員密切配合,對2月份的檢修計劃四易其稿,最終形成了一份完善的檢修方案。該檢修方案結合機爐啟動周期,預判現場實際狀況,制定了包含“三爐、兩機、兩臺主變”的檢修工作內容和詳細啟停時間表,圖表下發至一線每位員工,做到掛圖作戰,心中有數。
4月26日以來,固廢事業部領導駐廠指導,運維管理人員靠前指揮,作業人員連續作戰,綜合保障面面俱到,自上而下形成了“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的合力,最終順利完成了既定工作目標。
運營檢修無縫對接,助力復工復產
作為上海市中心城區(外環以內)唯一的生活垃圾焚燒廠,江橋焚燒廠的設備檢修工作受到了市綠化市容局、市生態環境局和城投集團的高度重視。
然而,疫情防控下的檢修現場,面臨種種困難:廠區涉疫設備大修管理提升為二級防控標準,人員進入需層層防護、離開需層層消毒;口罩、面屏、防護服的規范穿戴,給檢修實施帶來了視線的干擾和作業的不便;每一次啟停爐,得保證留足5個小時降溫,12個小時升溫的作業時間;保障物資供應需加緊籌措,廠外人員要安排按時跨區入廠……面對各種影響作業進度因素,江橋焚燒廠迎難而上,確立了要防疫安全、要施工安全、要施工文明、要檢修質量、要檢修進度“五要”工作原則。通過檢修作業人員科學輪班交叉作業、管理人員通宵達旦持續現場看護等舉措,從4月30日至5月6日,7×24小時不間斷作業,提前完成了全部檢修工作。
為實現檢修運營無縫對接,江橋廠主動協調溝通,力爭停設備不停產。江橋焚燒廠積極與市分類中心、區綠化市容局、環衛作業部門以及城投環境徐浦、虎林基地等單位溝通協調,加強物流調配,在設備檢修前,由市分類中確定了物流調整方案。檢修期間,江橋廠仍不間斷接收本市中心城區生活垃圾,分段接收涉疫垃圾。據統計,在4月26日至28日、2號爐停爐期間,江橋廠仍接收處置了本市中心城區涉疫垃圾,安全達標處置生活垃圾約2500噸,處置涉疫垃圾約150噸。自4月26日至5月7日,江橋焚燒廠先后接收生活垃圾約8100噸,涉疫垃圾約310噸,所有到廠涉疫垃圾均按“即收即投即焚燒”標準進行了安全處置。
消除隱患提升性能,保障安全穩運行
本次設備檢修工作,江橋廠完成了2號爐內檢以及公用系統壓力管道、容器檢測。通過對爐體煙道人工清焦,消除了因無法在線清焦而影響爐溫準確性和潛在的環保風險。在對部分設備進行修整改善后,江橋廠切實增加了設備運行的穩定性。
5月2日,1號發電機組檢修時發現勵磁機滑環磨損,不在此次計劃檢修范疇。為不影響整體檢修進度,江橋廠連夜協調專業廠商、外協單位等,盡一切可能解決備件供應及專業人員協助等問題。48小時內,江橋廠克服疫情封控困難,跨省市調入專業人員進滬協助,同時利用各種渠道和資源備齊備件。最終在90小時內,現場故障順利消除,未影響啟機計劃。
利用本次設備檢修契機,江橋廠對部分循泵進行了閥門更換,為后續節能改造創造條件,并有利于降低廠用電量;對部分凝汽器進行清洗,提高了機組真空,從而提升發電效率;通過對爐體清灰作業和爐排液壓控制系統進行維保,保障了設備長周期穩定運行;對部分布袋隔艙艙壁進行了修補,大大減少了布袋漏風,有效降低了設備能耗和環保風險。
為防止因人員流動等因素,對廠區疫情防控帶來影響,江橋廠將廠區劃分為紅、黃、綠三區,實行疫情防控分級色塊管理。對滲濾液格柵機房、卸料大廳、焚燒爐本體推料器可能因氣溶膠傳播病毒的重點場所和部位,要求進入該區域的巡檢、作業人員必須按規做好防護,部分重點要害部位須特定人員監護后進入等等。種種措施的相繼頒布,保障了檢修工作順利進行同時有效防控疫情。
通過有限時間的全面檢修,江橋廠消除了設備長周期運行可能帶來的隱患,也為后續持續、穩定接收、處置封控區生活垃圾和涉疫垃圾奠定了基礎。
來源:文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