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級二圖
    會員招募
    · 技術
    首頁 > 技術 > 收儲裝備 > 垃圾分類用上了手機掃碼
    垃圾分類用上了手機掃碼
    時間:2021-11-10來源:未知編輯:未知

    河北日報記者 邢云 通訊員 張紀釗

        剩菜、剩飯、水果皮、爛菜葉……這些是常見的生活垃圾。而在邢臺市信都區太子井鄉一些村莊,卻通過時下最先進的陽光堆肥技術讓其變廢為寶。

       “這兒的陽光堆肥房是邢臺第一個建成投用的,它利用好氧堆肥技術,使容易腐爛的垃圾變成綠色肥料。”邢臺環衛公司技術人員介紹,目前,這個陽光堆肥房主要處置西牛峪、東牛峪、西柏山等村居的廚余垃圾以及樹枝、秸稈等,實現了垃圾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處理,產生的綠色肥料可用于大棚種植等,不僅激發了村民垃圾分類的積極性,還讓鄉村環境變得更加美麗潔凈。

          不止是陽光堆肥房,在邢臺,從垃圾收集到運輸再到消化處理,每一個環節都探索應用了智能化的科技手段,為群眾帶來便利的同時,也減輕了基層垃圾分類管理壓力,明顯提升了垃圾分類的效率和效果,為城市管理提供了一條“智慧路徑”。

    分類收集——

    手機掃碼可兌換獎品

         近日,在邢臺市信都區長城花苑小區,張女士來到一個智能垃圾分類箱前,只見她拿著手機對著垃圾箱上的屏幕一掃描,標著“其他垃圾”的箱口緩緩打開,之后,她把分好的垃圾投了進去,整個過程僅用了幾秒鐘。

    “我們小區實行垃圾分類已有兩年。”張女士說,現在,年輕人丟垃圾都用手機掃碼,不僅分類簡單,操作方便,而且能累計積分,兌換獎品,一舉兩得。

    筆者注意到,這批智能垃圾分類箱分為兩類,分別設在小區門口和各單元樓前。設在小區門口的,箱體長約3米左右,分為藍色和紅色兩部分。藍色部分的箱體用于回收可再生資源,又分為金屬、塑料、玻璃、紙張和織物等小類。紅色部分的箱體用于回收有毒有害垃圾,分為細長燈管、化妝品、廢手機、過期藥品等小類。每個小類都有單獨投放口。這款智能垃圾分類箱分類較細,左上角還有詳細的操作說明,看起來科技感十足。放在各單元樓門口的另一種智能垃圾分類箱,只將垃圾分為干垃圾和濕垃圾兩類,箱體相對小一些。此類垃圾箱箱體上分別用圖片和文字標注了“干垃圾”和“濕垃圾”包含哪些物品,投放者可一目了然,十分方便。

    “像我們這樣不太會用智能手機的老年人,環衛公司還發給卡片,想扔垃圾的時候拿著卡片對著大屏一掃就行了。”附近正在陪孫子玩的王大爺介紹,前不久,邢臺環衛公司又推出“大件垃圾上門回收”服務,以前像沙發、床墊這樣的大件垃圾,都無處投放,隨意丟棄也破壞小區整體環境,現在打個電話人家就上門回收,省了很多麻煩事兒。

    以點帶面,以面帶全。據統計,邢臺環衛公司已在全市30多個居民小區,通過配備垃圾分類智能設備、發放“一卡通”、集中投放點持續升級改造等多項舉措,讓垃圾“各就各位”,引導更多人行動起來,培養垃圾分類的好習慣。

    集中清運——

    轉運車輛即時稱重更高效

    不規范的垃圾清運方式,不僅會破壞前端分類的成果,更會打擊市民做好分類的積極性。對于垃圾清運,“先分后混”“混裝混運”一直是人們比較擔心的問題。

    那么,邢臺是如何嚴格把好垃圾清運關的呢?

    近日,邢臺經濟開發區國際新城小區門口,一輛廚余垃圾清運車正在作業,傳送帶將裝有廚余垃圾的垃圾桶向車體上方傳送,與此同時,環衛公司智能化管理中心第一時間收到信息:這桶廚余垃圾一共27千克,稱重時間是16時46分。

    據了解,這是一輛安裝有智能稱重系統的分類垃圾清運車,該車在作業過程中,不僅能自動稱重,相關信息還會實時傳回后臺管理平臺。

    目前,邢臺環衛公司共有6臺廚余垃圾清運車安裝了智能稱重系統。該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通過這套智能稱重系統,公司可以第一時間掌握住宅區、機關單位實際清運的各類垃圾種類及數量,也為垃圾分類減量工作的推進提供科學依據。同時,還能追溯到每個接駁點,并通過數據了解源頭分類收集情況,掌握垃圾分類運輸動態,居民也可以清楚了解自己小區的分類效果。

    特別在智能化中轉方面,邢臺環衛公司各臺垃圾運輸車輛均安裝了GPS點位感應器,工作人員可以結合末端數據對車輛進行統一調度和管理。垃圾車司機趙師傅表示,以前對收運的垃圾需要人工稱重或者目測估計,而現在,數據更精準,效率更高效,管理也更加精細。

    持續升級——

    群眾垃圾分類意識越來越強

    走進信都區太子井鄉西牛峪村,村道兩側植被豐富,大街小巷干凈整潔,房前屋后不見垃圾落地。

    據了解,太子井鄉在2020年開始推行垃圾分類。啟動伊始,主要利用網格入戶巡查指導,宣傳垃圾分類政策,發放垃圾分類垃圾桶等措施,引導村民開展日常生活垃圾分類處理。

    現在,陽光堆肥房投用以后,從源頭上減少了生活垃圾外運量,同時實現了有機肥還田。邢臺環衛公司還在李村鎮設置了再生資源回收中心,用于集中存放、統一處理可回收物,利于垃圾資源化處理的同時最大化地創造經濟價值。

    高效有序的垃圾分類,使得越來越多的村莊主動要求加入。邢臺環衛公司負責人王凡表示,他們將在管理運營好陽光堆肥房基礎上,把太子井鄉周邊十幾個村落全部納入進來,推動垃圾分類工作再上新臺階,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增色添彩。

    “居民作為生活垃圾分類最直接的參與者,他們的參與程度直接決定了垃圾分類的成敗。所以,引導居民認真做好分類工作是我們最需要考慮的問題和方向。”王凡介紹,日前,他們創新推出“監控錄像+實時語音對講”模式,打造垃圾分類督導升級版,利用新科技引導居民自覺遵守垃圾分類規則。

    之前,居民小區垃圾分類督導員下班后,時而發生垃圾亂堆亂放現象,因此還要安排人員輪班值守。自從對垃圾投放點進行升級改造,實現了對現場24小時實時監督和自動識別,管理人員可通過手機隨時隨地查看垃圾收集點的監控并實時對講通話,對居民隨意亂扔垃圾、不按要求分類等行為進行勸阻和管理,同時,還能對督導員保潔工作履職不到位情況及時糾正。

    設施完善、標識規范,一個個垃圾投放點不僅外觀時尚,功能也更加強大,部分還具備自動觸感閉合開關和除臭等功能。此外,投放點還配備了洗手盆、紙抽、照明等便民設施,極大地提高了居民垃圾分類的積極性。

    “以前,我們到投放點扔垃圾,一手拎著垃圾,一手去掀蓋子,現在只要靠近它就會自動打開,扔完還能洗手,既衛生又方便!”小區居民陳女士對升級后的垃圾投放點贊不絕口,她和家人也對生活垃圾分類這件“關鍵小事”有了新的認識,自家垃圾分類準確率也比以前更高了。

    截至目前,邢臺已在國際新城、盛世公館等30多個小區完成了垃圾投放點的升級改造,進一步提升群眾對垃圾分類知識的知曉度和認同度。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及網站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內容僅供參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凡來源注明垃圾發電產業網的內容,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
    国产一在线精品一区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