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環保行業多年的從業人員,深圳市星河環境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固廢產業服務平臺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陳曙生見證并經歷了中國危廢產業的起步和發展,今天來跟大家談談個人對危廢產業的一些觀點和見解。
危廢產業發展:20年經歷三階段
危廢產業發展至今,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萌芽階段,時間約為1996年至2003年間,自1996年國家出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防治法》,深投環保(原深圳市危險廢物處理站)率先在全國開展危險廢物處理處置業務,當時危險廢物經營許可制度尚未建立,深圳市環保部門僅出臺了關于資質管理的規范要求,以有別于其他行業來規范危廢處理處置業務。這期間深圳及廣東區域陸續有一些危廢企業展露頭角,我認為這個階段應定義為危廢產業的萌芽期。
危廢產業發展的第二個階段是逐步發展階段,時間約為2003年-2013年間,這期間國務院批準在全國建設31個綜合危險廢物處理處置中心項目,給危廢產業的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目前這31個項目均已開花結果,以東江威立雅在廣東省惠州市惠東建設的廣東省危險廢物綜合處理示范中心項目為例,經過快速建成并實現規范運營,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算是比較成功的,但大部分綜合危險廢物處理處置中心項目實際運行效果均不佳。隨著危廢產業逐步發展,很多小散企業進入危廢行業,據不完全統計,這期間全國約有1000多家危廢企業,整體處于技術水平低,對行業理解不深的狀態。
危廢產業發展的第三個階段是快速發展階段,2013年以來國家頒發兩高《司法解釋》,新《環保法》、新《危險廢物名錄》先后出臺,國家對環境保護的重視和投入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危廢產業也隨之進入快速發展階段。特別是近幾年,國企、央企大舉進軍危廢行業,跑馬圈地,各路資本一片看好,危廢行業發展迅猛。以危險廢物經營資質規模為例,截止2017年底全國危險廢物經營資質核準規模量達到8178萬噸,預計2018年全國危廢經營資質核準規模將達1億噸。而據統計,截止2017年底,全國實際處置危險廢物的量僅2200多萬噸,平均有效資質率不到30%。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局部過剩、經營單位對行業理解不深入、市場調查不到位、盲目定規模等原因。危廢產業發展迅猛暴露出行業存在整體供不應求、處置能力不足的問題。而盲目投入建設項目,將會導致激烈的競爭以致于局部過剩。如何提升危廢資質的有效性,這是值得深思的行業問題;如何將資質有效性與市場銜接,也是危廢經營企業和行業進入者應該規劃和攻克的難題。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是要懷抱敬畏之心來做危廢,以專業的精神來對待危廢行業。
危險廢物簡單四個字,但實際上它不同于其他固廢如生活垃圾、建筑垃圾、餐廚垃圾,危險廢物是化學廢棄物,有46大類,479小類。每一類都有不同特點和屬性,危險等級也不一樣,技術方案和管理方案都不一樣,如水泥窯協同可以處理20多個種類,綜合處置中心可以處理40多個種類,此外還有很多種危險廢物需要特種工藝和特種裝備來進行針對性的處理處置和資源化利用。我們要識別高危廢物如劇毒的、易燃易爆的、強氧化性的廢物,要清楚各等級危險廢物的危害性并在運營過程中進行廢物等級管理。由于我們對危險廢物和危廢行業的專業性理解不深,以對待普通廢物的方式來處理處置危險廢物,從而增加了危廢行業風險。我們應該懷抱敬畏之心,尊重危險廢物和危險廢物處理處置行業專業性,進入危廢行業前應了解危廢行業,明確從事危廢行業的愿景、使命、經營理念和管理組織和企業文化,這很重要。
二是要加大技術研發投入。
危廢行業發展至今雖然已進入快速發展的階段,但研發投入不足,有很多技術、工藝未得到有效解決。特別是“水十條”出臺以后,工業廢水達標排放,脫鹽處理過程中產生大量的工業廢鹽的處理處置問題,目前仍是技術難題。現有焚燒和填埋等無害化處置手段不能有效解決問題,不符合可持續發展的要求,我認為與化工行業協同處置廢鹽,將廢鹽資源化利用是比較有效的方式,目前廢鹽產生量粗略估計約達700-800萬噸,而缺乏廢鹽的處理工藝和標準是制約廢鹽有效處理處置的障礙,希望國家能出臺相關技術標準。還有廢酸、廢油泥、廢催化劑、廢包裝物的處理都是行業重點難點問題,加大技術研發投入,重點攻克行業重點難點問題,走資源化之路是行業未來發展方向。
三是要提升危廢行業裝備設施水平。
目前危廢行業整體裝備設施水平不高,特別是廢物運輸包裝裝備和資源化利用的裝備等,自動化水平較低。目前危廢從業人員大部分年齡在40歲以上,且危險廢物工作相對來說具有危險性,年輕的勞動力資源嚴重不足并且呈日益短缺的趨勢,如何通過提升危廢行業裝備自動化水平,以提升效率,為行業勞動力做好替代方案,是這個行業值得去做也應該去做的事情。
四是要加強人才培養。
目前環保行業人才,不論是管理人員還是技術人員都相對缺乏,這與行業快速發展有很大關系。由于人才培養和儲備未能跟上行業快速發展的需要,隨著大型央企、國企以及資本加入環保行業跑馬圈地,超行情高薪爭相挖行業各層次人才的現象,對行業人才培養的生態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壞,人才缺乏專注于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提升的環境,這對整個行業是極為不利的。企業應該真正重視人才的培養,制定針對性的培養計劃來做好行業技術人員、管理人員的專業能力和職業素養的培養。人才是流動的,每個企業都應該也有責任培養人才,只有不斷地為行業培養和輸出人才,才能推動行業的良性發展。
針對危廢行業良性發展的建議
一是建議加快行業標準規范建設。《危險廢物鑒別標準通則》規定,具有毒性、感染性等一種或一種以上危險特性的危險廢物處理利用后產生的廢物仍是危險廢物,國家有關法規、標準另有規定的除外。但當前國家危險廢物行業標準很不健全,這給危廢行業從業人員帶來了極大的法律風險,對行業是極為不利的。在此我借助中國環境報社這個平臺呼吁國家能加快推進標準規范建設,如: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團體標準等,使行業得到有序發展。
二是建議合理推進危險廢物跨省轉移。跨省轉移政策是基于危險廢物類別眾多(達479小類),從有效利用全國處理處置設施合理資源的配置。比如小眾的含汞廢物,可以在全國規劃1-2個點,通過跨省轉移實現集中處置,避免資源浪費。但目前各省對跨省轉移的政策不同,有的省強制禁止危險廢物轉入而允許轉出。我認為應該要放眼全國,去對各類廢物做合理布局。希望我們環保服務產業平臺能發揮這樣的作用,協同國家固廢管理中心做好規劃和危險廢物跨省轉移支持平臺,比如貴州省含汞廢物處置有優勢,貴州省開放含汞廢物的跨省轉入,真正從節約資源,合理利用的角度來推進危險廢物的跨省轉移工作。
三是希望公平理性看待水泥窯協同處置。目前水泥窯協同處置危廢來勢兇猛,是行業熱議的話題。我認為,水泥窯協同處置跟電廠協同、冶煉協同、專業爐等一樣,都是危險廢物處理處置的一種方式,各有優勢,相互補充,都是構成危險廢物整體解決方案重要的組成部分,應該聯動起來,形成整體的危廢處理處置的整體解決方案。首先,應該要遵循一定的技術導則和標準,協同工藝生產的水泥的重金屬要符合標準;其次,市場化應公開透明,協同處置生產的水泥要有標識告訴消費者水泥的工藝。最后,對于水泥窯協同處置產生的廢氣,要做理論研究和排放標準制定,避免稀釋排放。
我就淺談到這里,謝謝大家!